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
我祈求!!!

死,你准备好了吗?

>> 2010年7月25日星期日

今天一早接到妈妈的来电,她出其不意的告诉我说她等下会跟爸爸去参观一个墓园,她希望在她有生之年为自己找一个最后的安息之处,而不想那一天真正到来时,让身为孩子的我们乱了阵脚,也不想我们到时为了张罗这一笔费用而烦恼。听到这里,心里一阵的酸,父母对孩子们的爱,原来到了人生的最后,也终究不愿增添孩子们的负担。

对于妈妈那么阔达的跟我谈论这个话题,心里真的五味杂陈。虽然说人生无常,不过对于自己至亲,心里总是不希望这些事情会降临在我们身上。虽然爸爸妈妈已经快要步入古来稀之年,不过在他们面前,我们还是会表现出小时候依赖他们的样子,因为在我们心中,总是希望爸妈这一座大山可以永远永远的屹立不倒,给我们依靠...

对于妈妈突而其来的这个想法给吓一跳,因为一直以来她都是比较忌讳谈“死”这个课题,有时不经意谈到,她也会骂我们说“Choi,魔神啊!大吉利是!”,然后就避开这个话题不谈。

小时候举凡我们出席大小丧礼回来,她总是不忘交代我们记得要带“抹草”,还会交代我们出席葬礼需要注意的事项,因为怕我们会沾了霉气回来。所以每次只要我们有去助念,她总会为我们准备一小盆的花水放在门口,以便我们可以用来“净身”。

直到长大接触慈济后,对助念有了另一层的了解,知道为往生者助念非但不会因此而触霉气,反而还会因为跟往生者结好缘而得到他的庇佑呢。如此一来她也渐渐的改变了迷信的想法,只是希望我们回来可以洗把脸,也省了採花的麻烦了。

其实生死大事一直在我们身边上演,很多时候跟妈妈通电话时,她总不忘记跟我报告家乡中某某人已经往生了,这已经是本月第的几位了....尤其最近我的一位患上血癌的姑姑突然病发往生,再加上一位我妈妈新收的捐款大德,在家婆百岁高龄往生后不久,也因为不小心摔了一跤而陷入昏迷,接着不久后就往生了....

也许因为这些因素,所以才让妈妈开始思索这个课题。虽然对于爸妈就生死这件事上那么的豁达而有些欣慰,甚至佩服,不过对于我来说,我还真的没有准备好。对于生儿育女很多人都可以事先规划,不过为自己规划人生最后一件大事,相信一般人都不轻易做的到,那是需要多大的勇气才敢去面对的一件事啊?或许老人家就比我们多了一份的勇气及力量。然而这是否也是表明他们已经向岁月妥协,开始接受自己已经年迈的事实?开始接受有朝一日无论多么的不舍,多么的不愿,终究还是得离开爱你疼你的至亲?

参与慈济这么久,也参加了无数次的助念,本来就该对于生死多加一分的敏锐以及比别人多一份的警惕。因为我所助念过的对象除了年迈的慈济人家属及感恩户之外,也不乏正值壮年的慈济人本身。生命在呼吸间,佛陀常教我们要时时念无常,不过到目前为止却还未曾真正的思考这个问题。无常来时还真的能轻安自在,说走就走吗?

今天出席了一场法亲父亲的丧礼,心中很多感慨。贵为儿子,到底在父母有生之年应该给予他们什么东西?父母对孩子的爱总是无所求的付出,然而孩子们应该如何的回馈?

在物质上,能为父母提供一个舒适而且无忧的生活环境无疑是做为一个孩子应用的责任。在心灵上,一直希望自己能够有所成就,期待父母亲可以因为我的成就而引以为傲。虽然目前还做不到,不过感恩参与慈济,让我体会到行善、行孝不能等,对于父母不只要孝,还要多些顺从。有幸可以用父母给予我的身体来行善帮助人,把这些功德回向给我的父母,希望他们永久健康、平安、长寿。

Read more...

新西兰之旅 35 – Rotorua地狱之城

>> 2010年7月23日星期五

今天天还未亮就起床,目的就是为了赶一大早的飞机从基督城飞往北岛的Rotorua。无形中也多了许多的时间让我们一探Rotorua的神秘面纱。

Rotorua是一个拥有独特火山地貌的城镇,生机勃勃的毛利文化再加上丰富的天然温泉资源,让这里成为了新西兰最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

IMG_4634

一下飞机马上就到机场租车柜台领取我们在网上预订的车子。租车的柜台小姐服务非常的热诚,除了提供我们Rotorua的地图资料外,还一一跟我们解释那一个景点值得去,那一个不值得去,让我们省略了很多的麻烦。剩下来的行程就靠这一辆小白了。
IMG_4638

我们在这里的第一站-TE PUIA。这里你可以观赏毛利村以及体会毛利族传统文化,还有看了非常惊心动魄的地热能量。
IMG_4648IMG_4658IMG_4666IMG_4673

到处浓烟滚滚,加上浓浓的硫磺味,让这个地区增添了些许诡异。
IMG_4656IMG_4654
IMG_4657

在这里可以让你体会早期的毛利族人的传统习俗及生活习惯。
IMG_4675IMG_4678IMG_4679IMG_4680

在这也见识到了毛利族人灵巧的手工艺术品。
IMG_4690IMG_4692IMG_4699IMG_4702IMG_4707

这里有很多这里冒着浓烟及沸腾的泥沼坑洞,听着坑中传出了的噗通噗通声响,令人毛骨耸动。
IMG_4718IMG_4720IMG_4721

这些冒烟的坑洞仿佛一座小火山。
IMG_4725

当地底的冷水遇热,就会形成滚烫的水柱直冲云霄,到处烟雾弥漫,场面非常的壮观。
IMG_4731IMG_4732IMG_4734

也是这样一个因素,这里拥有许多的温泉。在18世纪时,英国人发现了这里独特的环境,而大事发展这里温泉旅游。
IMG_4737

到处都可以看到黄色的硫磺。
IMG_4740IMG_4741

然而在1886年,这里的塔拉威拉火山(Mount Tarawera)曾经喷发,彻底的摧毁了整个城镇,也造成了众多伤亡,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迷人的Rotorua还是吸引到全球各地的人士到访。
IMG_4744IMG_4745IMG_4755IMG_4757IMG_4767IMG_4764IMG_4774IMG_4775IMG_4804IMG_4776IMG_4779

这里的温泉温度都热的惊人,想要泡温泉的话可要到另一处去了。
IMG_4787IMG_4789IMG_4797

很多人来到新西兰总不忘了买上几瓶的Manuka Honey。到底Manuka是什么?就是下面这一朵朵的小白花。据说这种称为Manuka的小花具有抗癌及杀菌功能,所以蜜蜂采集了这类花粉就成就了世界闻名的Manuka Honey了。当然Manuka的UMF质量越高,蜜糖的价值也就更加昂贵了。
IMG_4788IMG_4728IMG_4790IMG_4792
下一篇就会带大家去泡温泉已经享用毛利族餐。

Read more...

新西兰之旅 34 - Akaroa寻豚记

>> 2010年7月21日星期三

原本打算今天去kaikuara看鲸鱼,不过考量到新西兰“五时花六时变”的气候,再加上出海看鲸鱼还真的要看运气,因为一来一返要是看不到鲸鱼的话就这一天就白过了。所以最后还是决定到距离基督城80多公里的渡假圣地-Akaroa走一趟。

IMG_4405

从基督城驾了一个多小时的路程,途经乡间小径,再辗转跨越几个山头,终于看到了美丽的Akaroa海湾。IMG_4406

Akaroa是一个美丽的海港小镇。这里曾经是法国的殖民地,来到这里仿佛就像到了法国一样。这里拥有许多的法国建筑,也有许多的法国后裔在此定居。IMG_4409IMG_4417

许多的游艇停泊在码头,想必住在这里的人必定非福则贵。IMG_4418

每年的夏天,许多国内外游客都会慕名来到这里渡假,因为这里除了拥有美丽的海湾之外,也是海豚、海狮及企鹅的栖息地。所以来到这里还可以有机会一尝跟海豚在水中共舞的机会。IMG_4419IMG_4423

这里拥有多家游艇公司,负责载送游客出海观赏海豚。IMG_4425IMG_4427IMG_4430IMG_4433

听说这里头有鲍鱼,大家一起来看看是否有发现?IMG_4420 IMG_4436

由于已经接近下午时分,所有的游艇都已经收工靠岸,不过在我们锲而不舍的探听之下,终于找到一位船主愿意载我们出海。不过由于考量到汽油成本,所以他表示需要至少五位顾客他才愿意出海。无奈当时四周已经没有什么游客,所为我的朋友唯有大方的包起整辆游艇出海,真的非常的豪爽。

IMG_4442

中间这位就是来自南非的帅哥船主。IMG_4606 IMG_4444IMG_4445

排除万难,我们一行四个人终于浩浩荡荡出海找寻海豚去了。IMG_4455

海岸边布满许多的海带还有贝壳。IMG_4466

还有许多的海鸟。IMG_4467IMG_4471IMG_4476IMG_4478IMG_4482IMG_4485IMG_4500

一艘捕鱼船经过,后面跟了一大群的海鸟,场面非常的壮观。IMG_4508IMG_4510IMG_4511IMG_4520

黄天不负有心人,今天的主角终于出现了。期间几只海豚一直在我们四周穿梭,时而浮出水面,时而沉入水中,不过一会儿就已经不见踪影。MP230891

由于太过兴奋了,所以相机一时间忘了开机,所以错过了拍摄,还好朋友机警,所以我把他拍的给大家看看。MP230895IMG_4528

一只可爱的小海狮偷偷的把头探出了,看看我们几个不速之客。IMG_4538MP230937

这些浮在海面一笼一笼的可就是价值不菲的鲍鱼养殖场了。IMG_4592IMG_4577

美丽的鸽子跟蓝天屋顶形成一色。IMG_4614

在这里挂着的都是法国国旗而不是新西兰国旗。IMG_4618IMG_4619

出海凯旋归来,来到了一家法国餐厅,点了美味的pizza及素食汉堡,味道不错一下。IMG_4621IMG_4624IMG_4625

今天可是我们在南岛的最后一天了,明天将会乘搭一早班机飞往北岛的Rotorua,体会一下神秘且恐怖的火山之城。

Read more...

  ©All rights reserved by OldStoneHome Since 2008.

Back to TOP